絕對不是因為沒什麼文學靈感才來寫時尚

聖誕的時候在紐約玩,去Alexander McQueen的店裡試到一件很好看的裙子。雖然也不知道這種大裙襬的抹胸裙有什麼場合可以穿,但…那一瞬間覺得哇,好想擁有它。之所以沒有買呢,除了很顯然,並沒有一擲四千美金的財力,也因為這是一個pre-collection(中文應該是早春&早秋款?)。Pre-collection也算是我因McQueen而接觸時尚,開始關注每季的衣服之後才知道的概念。原來時裝品牌每年除了常見的春夏-秋冬兩個collection之外還可以有resort/cruise — 往往有走秀,以及在這些秀場之間的pre-collection。不知道其它品牌怎樣,McQueen的pre-collections是Lee在世時就有的,從來不進行走秀。從知道這個概念起,就對這些設計師時裝屋有些祛魅,因為在我看來pre-collections就是純純商業的行為。
時尚曾經也沒有那麼統一的秀場安排–每年每季的時裝周;也不需要那麼宏大的秀場場地,奢華的佈景以及台步標準的超模們。時裝秀一開始就是商業行為,不過是在沙龍裡給貴太太們更好展示新款式的方式。 Lucile,愛德華時期非常有名的倫敦時裝屋,經常被援引為是發明fashion show的時裝屋,設計師及創立者Lucy請的模特兒也不過是生得比較招人喜歡的女孩。後來時裝秀從展示商品漸漸轉變為一種體驗,一種更多人可以參與的娛樂活動;從百貨公司招攬顧客的手段,到傳遞設計師對這個世界的思考的媒介,到如開雲集團這樣國際企業的營銷(marketing),塑造品牌(branding)的手段。時裝高昂的價簽自然不止來自品質,也反應了時裝秀講的故事和營銷宣傳的努力。包括McQueen幾乎每一季除了走秀,還會有對應的campaign:某次是在威爾斯取材,找來當地的小孩拍宣傳片,把相機,畫筆給到這群孩子,讓他們來做手工創作宣傳素材;有時是在社交網路分享工坊中運用的工藝,拍成教程,希望大家也可以做出有趣的作品;有次是找來運用不同媒介的藝術家和攝影師,根據每個人的經歷和他們對那一季服裝的體會創作藝術作品。
那麼,剝離掉campaign和走秀造出的夢的早春早秋款又是什麼呢?是商品,是為了銷量考量向快時尚看齊,還很有可能是回收來的未採用設計,沒能用掉的布料。對我來說,pre-collections上沒有品牌努力製造出的夢幻濾鏡。而且這種快時尚的邏輯是不環保的,也是對設計師的一種折磨。設計師John Galliano在因為與路人起衝突,對著對方大罵種族歧視詞彙而被迪奧炒魷魚之前也正是在不停,不停的做設計;不但有自己的品牌,還有兩場大秀,迪奧的高定秀,resort及這些pre-collection要設計,整個人非常過勞,精神在崩潰的邊緣。Givenchy的前設計師也曾經提過這種出設計的速度讓他覺得非常疲倦。在這種超負荷運載下還講什麼「藝術創作」呢?總而言之,不買,嗯,絕對不是因為做不成消費主義的水魚而變酸魚。

Reference:

Nss Magazine (2020) Are pre-collections the main problem of fashion?
Kam Dhillon for Highsnobiety (2022) What the hell are resort and cruise collections and why are they so lucrative?
ARTLARK (2022) Lucile, Lady Duff-Gordon: Inventor of the modern fashion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