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拍這張照」的閒情才正是菲林常被忽略的迷人之處吧?

從新年開始就一直在生病,到現在都還沒好…還要上班,真是很慘的開年。於是把很多時間拿出來「躺平」,在昏昏沈沈頭昏腦脹之間祈求自己的免疫系統多加油好好運作,把好多事暫時撇開。但不是想休息就休息得到。幾次咳到睡不著,咳到半夜把自己咳醒,第二天行屍走肉一樣上班,也許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吧…

除此以外呢,世界照舊。2023一開始有不少大人物去世,但世界繼續行進,閉上眼睛除了想在掛念誰,默數三秒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世界不知道哪個角落死去,也許是非洲部落,也許是你家隔壁,也許念到那秒又有哪位大人物,明天全互聯網都會知道。

我還在唸中學的時候就有了一台膠片相機,原是因為沒有錢買數碼相機這種高貴的電子產品,聊以復古機械美學自我安慰。也是這兩年才終於買了一台無反相機,因為逐漸買不起膠卷和洗不起膠卷…拍數位照片聊以更加自動化更省心以及更大的寬容度(dynamic range)自我安慰。剛買到新相機後其實也仍然堅持多拍膠片,因為喜歡膠片的不確定性,喜歡那種拍照時的隨意心情;喜歡定影後就無法改變的底片,好就是好,不好可以調整的空間也沒有多少,因此不會再費心在Lightroom裡調數字。上週末和朋友出去拍照,然後花了很多時間把照片導入電腦,從兩三百張片中挑挑揀揀出幾十張,這個週末又花好多個小時去調整色彩,明暗細節,裁切畫面構圖,進行一些藝術性的調色,修飾皮膚瑕疵等等,等等。雖然覺得這個過程很好玩,但有時候也覺得數位的東西再怎麼美,也不過存在於互聯網或者我電腦記憶體中的一串數字,而儘管我也不能直接觀看菲林負片,我卻真正擁有著一袋底片呢。也可能只是越稀缺的越珍貴,即影即得,可儲存超大量照片的手機和電腦彷彿也是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的寫照,擁有的太多,擁有的代價太低,於是大部分變得無關緊要。

想到這,就忍不住去翻以前拍的菲林。其實大部分都是和「完美」沾不上邊,不是欠曝過曝,就是手抖,或者膠卷過期顆粒非常粗或者有偏色;有時候構圖也很奇怪,歪歪斜斜;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拍這張照。

比如這張隨手拍下的我室友

但「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拍這張照」的閒情才正是菲林常被忽略的迷人之處吧?因為「反正帶了相機出門,不按兩下快門辜負我帶它出來」,因為一共有36張的限制,前一兩張拿來做測試隨手按下,最後幾張想趕快拍完所以隨便按快門…有時候單純就是很閒拿著相機把玩,想聽那很清脆好聽的快門聲和金屬機身在我手中輕輕震動的觸感。換作是手機或者數碼相機,好像一定要拍出好看的,有意義,某些特殊場合的照片才行,如果不好看肯定當場就刪掉…一些平凡卻珍貴的瞬間卻被永遠遺忘了。而這些菲林,因為總數不多,沖掃出來的每一卷我都有好好建文件夾收藏,寫上拍攝的地點,按日前排序,從2013年到現在…有時候感覺懷舊就喜歡從頭到尾隨性點開一些文件夾來看。現在膠卷價格貴到離譜且年年提價,沖掃價格也令人咋舌,我好像不配再繼續拍這些無意義的照片,再少有機會讓那道機械簾幕降下,反光鏡升起,捕捉那個瞬間的光珍藏在一方小小菲林上。之前有人菲林不死,只是會變得更加小眾…但如果這份閒情哪天消亡了,是不是菲林的一部分也已經被抹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