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Shelley
2021过去了一个星期了,我终于想起写点什么总结之类的东西。也是没想到我去年看的居然大部分都是英文书(= =)难怪中文愈发差了呢…

1&2.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 Heaven and Hell

Aldous Huxley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and Heaven and Hell

評: ‘The Doors of Perception’講的是mescaline, ‘Heaven and Hell’講的是LSD。反正…很飛。沒記錯當年還是當哲學論文發表的。對了,這位作者和《天演論》那個赫胥黎還有點關係。 借來看完全就是覺得好玩加好奇,事實上也挺好玩的。感覺就像在看我Psychopharmacology課上講Hallucinogen(致幻劑)時候各種症狀的鮮活案例。兩篇都不是很長,對致幻藥物好奇的不妨看來娛樂,作者文筆還是不錯的。

3. 呼蘭河傳

蕭紅

評:給我的感覺就是很蕭索,很‘冷’的一本書。看到最後卻也不記得什麼,只是覺得惘然。呼蘭河傳是不起眼的小地方,呼蘭河城的人是不起眼的人,即那時的你和我。沒有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有的是雞毛瑣碎,不那麼健康的生活,不那麼轟轟烈烈的掙扎。

4. Kindred

Amazon.com: Kindred (0046442083690): Octavia E. Butler: Books

Octavia E. Butler

是我們lit課上佈置的書。對美國奴隸制歷史和種族問題感興趣的不妨看看。

這本小說最震撼的是它的真實感。比如Tom Weylin是個萬惡的南方種植園主,他隨意賣掉奴隸,就為了給妻子買東西;他可以強姦奴隸,玩膩了就丟給他的下屬,再把她們賣掉。但他信守承諾。為了履行兒子一句虛假的保證,儘管視財如命,也能主動放棄‘財產’。人就是這樣矛盾的生命體。
Rufus Weylin可以對他喜歡的黑人很好,好得讓其它白人嗤之以鼻,但只要對方不遂他願,他可以製造出最可怕的傷害。而受壓迫的黑人,會因為嫉恨向主子告發自己的同胞。
這本書里的人物都是‘非典型的’,即沒有一個絕對的‘壞人’。再‘反派’的人物都有讓你惻隱的一面,你恨不起來,噎了半天憋出一句:都是環境造成的。
你會發現那個時代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當你手裡有鞭子,而社會告訴你使用它天經地義,你會不會揮鞭?如果這個社會宣告你低人一等,是守著相對溫和的主人,過相對平靜的生活,選擇性地忽略壓迫,還是以生命的代價去泣血反駁?如果你知道一個人對你好,但逼你放棄所有自由,自我,你會不會認命?(此處看向Thomas Jefferson)
Kindred是一本很好的小說,它把本來應該寫長篇論文討論的社會問題用最易懂的方式傳達給你。而且它的英文並不難,還算好讀的,推薦。

5. Fankenstein

Mary Shelley

評:我是先看完了本尼迪克.康伯巴奇著名的話劇之後才看的書,所以大概情節我是知道的。但文字似乎可以讓你放慢節奏,走走停停地思考。我就開始想,‘The beast’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在一次一次被驅逐被背叛之後你還能讓一個人不作惡嗎?而Frankenstein到底該不該毀了‘The beast’最後的希望,如果不,是不是真的會毀了人類?btw, Vox做過一個視頻介紹這部小說寫作的背景。即雖然今天看過去似乎只是一部幻想小說,當時的人真的有顧慮通過電流迴路,一個人可以被人為‘組裝’起來。我覺得還蠻好玩的。

6. 我城

西西

評:精神港人的傳統,每年總會看那麼一兩本關於香港的書。西西的《我城》給我的感覺很微妙。這個‘我城’在今天看未免戴上了懷舊的濾鏡,可字裡行間的感覺,人物的形象又是那個我熟悉的香港。書的末尾寫道:「阿傻把籤拾起來,放進筒內,又搖一次,這次,他搖出了一隻籤。–你求了些什麼呀 大家問。–天祐我城 他說。」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是去年六月初,再過不久國安法就會通過,香港從此成為淪陷區。每次看到這句話還是淚目。

7. The Silmarilion

J.R.R.Tolkien

評:我其實高中就看過寶鑽的…然而是譯林版。當時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我沒看幾眼就被七拐八彎的人名繞得暈頭轉向,看完也沒什麼印象了。不消多少,看托老的作品是種享受;既可欣賞優美的文筆,也可感受其中的愛於美,亦可學習語言。嗚嗚嗚嗚我永遠愛House of Fingolfin,我永遠愛Finrod Felagund。

8. The Federalist Papers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ichard Beeman.

評:不,我沒有看完五十幾篇papers…in fact,我大部分看完都沒看懂在說什麼。我借的這本是個節選,書的序言裡說了,Hamilton的很多文章是在回應其他人的質疑,(從今天的角度看)不如裡面其他文章意義重大,所以選的Alexander Hamilton的文章不多。
不過也幸好不多…我覺得是個人都該去感受一下Ham聚聚的文風啊…那叫一個…我既看不懂每個字,更看不到每個字加一起什麼意思,總之非常文鄒鄒,看得頭疼。 序言又道,本書剛出的時候並未收到後世這種程度的關注,而是到了南北戰爭左右美國人對憲法的理解出現許多爭議,才有人翻出這一系列文章,企圖從中理解國父們制定憲法時的想法。
這一系列文章可以幫你理解美國的聯邦共和制度,為什麼要賦予州偌大的自主權,但又為什麼需要一個聯邦政府等等…當然也有時代侷限性,且文章本身是為了推行憲法和聯邦制,自然選擇性地來回說聯邦政府的好話,大談聯邦制的優先性等等。